摘要

Abstract

由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和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旅游学术创新与一级学科创建系列会议于12月3-5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国内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学人、企业家及媒体朋友们齐聚一堂,共论旅游学术创新之新趋势,共商旅游一级学科创建之大计,共议旅游人才培养之新路径,这将为旅游学科的发展开启新的未来。

本次会议由全体会议及5个专题会议构成,全体会议于12月4日上午8:30-12:30举行,共多人参加,6位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和研讨互动。5个专题会议分别为:旅游学科及专业建设研讨会、旅游学术创新研讨会、酒店与饮食学术研讨会、哲学与旅游学科基础理论研讨会、旅游学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研讨会。

全体会议

全体会议旨在推动旅游学术创新与一级学科创建,分成两节,第一节由中山大学张朝枝教授主持,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张凌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夏杰长研究员作主题演讲,发表对旅游学科建设、旅游共同体评价、旅游产业发展与升级的看法。

主题演讲一

主持人:张朝枝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

演讲嘉宾1:夏杰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夏杰长研究员发表了主题演讲《把旅游业打造为最具潜力的生活性服务业》,他认为要把休闲旅游业培育成最具潜力的生活性服务业,就需要释放有效需求和增强多元供给。有效需求释放的主要途径为:提高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中等收入阶层尤为重要);培育闲暇意识,释放闲暇红利;维护劳动者权益,提倡快乐高效工作;树立新的财富观、时间观、幸福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增强多元供给方面,承认休闲旅游产品的准公共性是增加多元供给的前提条件,其次需要厘清不同类型的准公共休闲旅游产品涵盖哪些典型的产品。最后,还需要推进多元化的供给方式,包括公共部门、私人市场以及公私合作的供给方式。

演讲嘉宾2:保继刚教授(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旅游学院院长)

保继刚教授发表了《新时期关于旅游学科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演讲,提倡不要等到旅游学科完全成熟再升级。因为学科既是为科学知识生产服务的,也是为社会现实需求服务的,而当前旅游管理的学科地位已不能适应知识生产与现实需求的发展。他建议不断丰富和增加二级学科数量,壮大学科体系。学科同仁应从大局出发,搁置细节争议,共同参与呼吁,加强沟通与交流,召开有影响的、能达成重要共识的论证会。学科升级论证应得到学理逻辑与现实需要两个方面的共同支撑,目前现实需要基本清晰,但学理逻辑论证方面还需要对接高质量的成果。

演讲嘉宾3:张凌云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旅游学刊》执行主编)

张凌云教授发表了《论创建旅游一级学科的必要性:基于~年旅游学术共同体评价研究》的演讲,他通过对年至年发表的旅游学术成果的研究指出,旅游现象是一个独特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相应地,旅游学独立的一级学科,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已经基本形成,且初具规模。一批、院校、国家级研究机构(中科院、社科院)成为旅游学术共同体的中坚力量。目前,作为上级学科的工商管理学科对于二级学科的“旅游管理”认同度不太高,学术资源支持有限;而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旅游学科发展的贡献度最大。说明旅游现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和技术的深度介入和交叉融合,任何一门单一学科都无法涵盖整个旅游学科的研究范围。

主题演讲二

全体会议第二节由孙九霞教授主持,分别由华南师范大学朱竑教授、厦门大学人彭兆荣教授和浙江大学周玲强教授发表主题演讲,从文化地理学、旅游人类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深入探讨了旅游学术创新研究的新动向。

主持人:孙九霞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

演讲嘉宾4:朱竑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朱竑教授发表了《从文化地理视角看旅游研究的新动向》的主题演讲,并指出旅游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度很高的学科,管理学和人类学等研究方法成为旅游研究的基石。同时,旅游研究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呈现出研究方法、研究话题的多样性。他认为当前旅游研究与文化地理研究所呈现出的趋势一致——越来越重视情感、关怀、想象、态度、感知等要素在社会现实与社会关系建构中的作用。空间、地方、文化、人地关系是旅游研究分析的关键维度,(新)文化地理学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范式。文化地理的研究为未来旅游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了诸多借鉴:研究尺度、研究群体、实践类型等呈现出了多样性。总之,文化已经成为作为重要的分析维度,旅游研究也出现了从传统到文化转向的变化(身份认同、情感、意识形态等)。

演讲嘉宾5:彭兆荣教授(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彭兆荣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景观与互视》,从知识考古学的视角对“凝视”的概念进行了系统诠释。他提出:景如镜,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主位与客位相属、相共、相惜,形成“互视结构”。“凝视景观”即为一个发现的过程,可以发现过去的现在、此处的他处、此地的再地和自我的他性。作为一个概念、一个学科的工具性分类、一个旅游研究的主题,甚至是一种文化的表述,“凝视”观法如棋盘战法,楚河汉界,可跨越,可交通;可布局,可对阵;有我有他,有主有客。景中有人,人中有景;“景观-观景”同构。作为旅游人类学家的彭教授,其浓浓的中国本土学者情怀,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讨论和积极互动。

演讲嘉宾6:周玲强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系主任)

周玲强教授做了主题演讲《基于多学科融合的智慧旅游创新研究》。在会上,他展示了科技在景区管理方面的应用技术,并举了景区运用科技和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提升游客体验的案例。他认为新时期游客体验需求新动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求新求异、个性飞扬、省时高效与即时定制、价格敏感依旧、深度体验、即时分享。随着科技的发展,景区管理更方便,游客体验更丰富,“智慧旅游”受到广泛







































谨慎晚上不能吃的水果种类
怎么区分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aoningzx.com/lnxx/14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