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小寒节气,24节气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的到来意味着冬季进入了寒冷阶段,不过尚未冷到极致,气温持续降低。在北方,一直有着“小寒胜大寒”的说法,所以御寒保暖势在必行了!为了能够更好地抵御寒冷气候,中国人讲究饮食顺应节气,老辈人传承下来的小寒传统可别丢了。今日小寒,再忙也要记得“吃2肉、食3样、做1事”!吃2肉羊肉每逢寒冷冬季,大家率先想到的滋补肉类当属羊肉。羊肉富含蛋白质以及多种营养元素,食用过后有御寒暖身的作用。对于冬天尤其怕冷的人来说,经常喝些羊肉汤是不错的选择。羊肉和山药、胡萝卜、白萝卜等“根菜”相互搭配煲汤滋补效果都很不错。胡萝卜羊肉汤的做法食材准备:羊肉g,胡萝卜两根,干辣椒两个,米酒一勺,生姜一块,小葱一根,盐适量,鸡精少许1、羊肉冷水下锅焯水,锅里加入生姜片、小葱、料酒,大火煮沸之后将羊肉捞出冲洗干净,滤干水分备用。胡萝卜洗净去皮滚刀切块。2、热锅倒入羊肉,煸炒出羊肉中多余水分,生姜和干辣椒倒入锅里,泼入米酒翻炒均匀。3、将羊肉倒入砂锅中,倒入足量开水,炖煮至羊肉断生,加入胡萝卜小火炖煮至羊肉软烂,加入盐、鸡精调味即可。鸡汤自古以来,鸡汤都是大家“进补”的首选之一!老南京人有“逢九吃鸡”的传统习俗,故而小寒节气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会在餐桌上准备好鸡汤和鸡蛋。鸡汤经过文火慢炖,鸡肉营养价值融入鸡汤中,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整个人都暖和了。鸡汤的做法食材准备:鸡一只,米酒一勺,生姜一块1、鸡肉切大块用清水冲洗干净,生姜下锅,倒入热锅中煸炒出多余油脂,将鸡肉倒入炖锅里,倒入足量开水。2、盖上锅盖按下煲汤键炖煮至鸡肉软烂即可。鸡汤一般不调味直接喝,原汁原味。当然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加盐或者加糖调味。食3样糯米饭小寒节气处于“数九寒天”阶段,气温持续下降,广东人会在小寒这天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糯米饭。糯米的营养价值比大米高出不少,有不错的滋补作用,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在寒冷冬季经常吃些糯米来抵御严寒。在南方,糯米饭除了糯米为主食材,大家还会习惯加入花生、红枣、红豆等食材蒸着吃,香浓软糯,营养丰富。香菇腊肠糯米饭的做法食材准备:糯米适量,腊肠一根,香菇干适量,青豆少许,洋葱丁少许,五花肉少许,肉丝适量,盐适量,生抽一勺,蚝油一勺,鸡精少许1、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净,下锅蒸好糯米饭备用。香菇干用温水泡发之后洗净切成香菇丁,洋葱洗净切洋葱丁,五花肉和猪肉切条状,腊肠切丁。2、热锅烧油,油热之后倒入洋葱、腊肠、青豆、香菇干、五花肉煸炒至断生,加入瘦肉和糯米饭翻炒均匀,锅里加入盐、生抽、蚝油、鸡精给糯米饭和食材调味即可。菜饭对于老南京人而言,小寒节气必不可少的传统食物当属菜饭!过去生活条件艰苦,所以菜饭只不过是盐、油、青菜、大米煮的饭,而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菜饭的搭配食材也丰富多样化。香肠、咸肉、青菜、板鸭丁、糯米等食材加上姜末混合煮成菜饭食用,生姜有驱寒的作用,寒冬食用再合适不过了。腊八粥小寒过后就是腊八节了,所以国内不少地区有小寒节气吃腊八粥的传统习俗。所谓“腊八粥”,就是用大米、小米、红枣、莲子、花生以及各种豆类食材熬煮而成的粥。喝完腊八粥,春节也就越来越近了!大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暖胃又消寒。做1事腊祭小寒节气在腊月,而自古以来,祖辈们就有在农历十二月份举行“腊祭”的传统习俗。腊有“接”的含义,故而有新旧交接的说法。在咱们中国,腊祭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祭祀习俗。腊祭有着对祖先的怀念、祭百神造福百姓以及老百姓农忙丰收后的喜悦三层意义。所以说,小寒节气“腊祭”的传统习俗可不能丢!免责声明:内容为润心食忆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aoningzx.com/lnxx/144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