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荣 年生,字禹生,号铁研斋主,草虫之居主人,江苏如东人。西泠印社社员、南通印社社长、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印社理事、澳门印社理事、岭南印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全国第二、三、五、六届篆刻艺术展、 ●西泠印社第二、三(优秀奖)、四、六(优秀奖)届篆刻作品评展 ●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 ●西泠印社国际书法篆刻展、 ●西泠印社百年社庆国际印社邀请展、 ●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 ●当代古典细朱文印精品展、 ●江苏书法五十年展、 ●江苏省青年书法精品展、 ●江苏省一届、二届、三届青年篆刻展(优秀奖) ●江苏省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奖)、 ●“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优秀奖 ●海峡两岸首届甲骨文书法展、 ●纪念甲骨文发现—百周年海内外甲骨文书法大展、 ●首届中国书法艺术节全国印社篆刻艺术作品邀请展、 ●日本国乐书会第三十届回展并赴日展出 ●纪念傅抱石百年诞辰书法篆刻提名展(江苏省国画院收藏)。 ●《江苏、辽宁百人篆刻精品展》。 ●江苏省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 ●收藏杂志栏目全国篆刻比赛一等奖 ●中国美术馆收藏古玺篆刻作品一枚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艺术奖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 ●首届中国当代篆刻艺术拍卖会(长风拍卖公司) ●当代经典写意印风精品展 ●金石同乐--首届川沙东元全国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 ●篆刻3方被中国篆刻艺术馆永久收藏 ●篆刻二方被西泠印社收藏 ●远流--金石篆刻艺术北京匡得年秋季专场艺术品拍卖 ●年《篆刻》、《书画艺术》杂志、《羲之书画报》作专题介绍 ●印屏一幅被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 ●《石都印萃》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作品发表散见各专业性报刊、杂志,编有《南通印人印作展作品选》及《李夏荣篆刻》、《李夏荣篆刻精选》《李夏荣书画小品选》、《东皋印坛》系列丛书。书印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机构收藏。 篆刻作品欣赏: 书法作品欣赏: 亭历桧中观世界——李夏荣古玺近作快赏俞丰 最近编一本民国名贤的楹联集,读到章太炎先生所书一联,觉得拿来作篆刻家的座右铭,也挺合适。联曰:“亭历桧中观世界,焦冥睫里足田园。”先略作疏解。“亭历”,又作葶苈,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七八寸,多用作药材。桧,即圆柏,是高大的树木。“焦冥”,又作焦螟,是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载,景公问晏子:“天下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蚊睫,再乳再飞,而蚊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又《列子·汤问》云:“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由此可见,此联是说:把亭历作为参天大树,其中便有大千世界;焦冥在蚊子的睫毛丛中飞翔,已足可自由驰骋。以此寓意微小的事物也有深刻的内涵。我们都说,篆刻是方寸之中的天地,然而正是这方寸之地,浓缩了中国艺术的审美内涵,多少才杰俊彦研精竭虑,陶然自乐于这方寸之间。 夏荣兄的篆刻今已名满艺坛,他在这方寸天地之中沉潜浸淫,把自己的理想、情操、人格、性情都融入了这一刀一石之间。我每与夏荣兄谈起他的印,他总不时喊冤叫屈,他说,别人都以为他的印风是工稳的,其实自己何尝不能狂放。这一次,他拿出了自己以古玺为宗的狂放印作来作专题展示,我不知他是否因“患人不知己”,故出此矫枉过正之举。《史记》记载刘邦引兵过陈留,高阳儒生郦食其求见。使者入通,沛公正在洗脚,说:“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以告,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方今天下艺坛,素隐行怪,竞艳争奇,遂使儒雅如夏荣兄者,亦作此高阳酒徒状,可见守道之不易。 其实,说夏荣兄的篆刻是工稳或狂放,都是片面的。在我看来,他的篆刻,始终没有离开一个“中”字。“中”是中庸、中和、中节、中肯。“中”,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中”之道,是恒寿鼎昌之道。 《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借以解读夏荣兄的篆刻,他以坚韧的意志、极大的诚心从事传统的研习,工稳精致、出入有法固然是他的本色,然而他的工稳是“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所以“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他的篆刻,在篆法和章法上极为考究,纵然一点一画的布置安排,不达惬心贵当的地步绝不肯罢休,所以我们从他的印作中,看到的是扑面而来的雅致和醇和,而细读之下,又无处不显示出机巧。他的工稳印,不同于陈巨来的精工典丽,而更近于赵之谦和王福庵的工雅蕴藉。我收藏有他为我刻的“大橘堂”朱文印,他的刀法,并不是平直的冲刀法,而在其中融合了比较多的浙派切刀的意味。这样一来,他刀下的线条,是不会寡淡无味的,远观可以怡神,近玩亦足吟赏。这“中”之道,把握得极其高妙。 夏荣兄的印,确乎也是能豪放的,看他的近作古玺,冲刀颇为爽辣,斑驳的石屑之间,有着肯定而自信的气度。但看似不经意的率性直道,其实都出于苦炼精思,一屑一芒无不忠实于印章的整体效果。他的豪放是有明确的主观意图的,刀笔为我使,始终服务于每一方印的意境。他的这批古玺,正是一花一世界,美不胜收。试看“结网”的简率古质,“其命唯新”的大疏大密,“不易”的戛然奇崛,“庖丁”的耿直铿锵,“吾道一以贯之”的古穆清劲,“病里参禅”的烂漫多姿,“南田后人”的畅快蕴藉,“得众动天”的高古天然,“能婴儿”的大胆腾挪……匠心之运可谓呕心沥血而不着痕迹。其实也许夏荣兄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放”,是南人之“放”,不是那种一往无前,死而不厌的北人之放。我赞赏这种“放”,因为艺术所造之境,本乃虚幻之境。强悍无遗的“放”,虽无可厚非,却并非艺术的最高境界。贝多芬弹奏一曲悲伤的钢琴曲,听的人都落泪了,贝多芬哈哈大笑说:“那是假的!”大艺术家就应该让天雨粟、鬼神惊,但自己必须不动声色。如果他自己也鬼哭狼嚎,那种艺术岂堪想象!所以夏荣兄的“放”,本质上也是假“放”,是一切掌握在指掌之间的“放”,是更高明的“真放”,正是苏东坡所谓的“始知真放本精微”也。 夏荣兄的篆刻风格,骨子里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而来的。通州、如皋一带,古来是人文荟萃之地,篆刻史上有以邵潜夫、许容、童昌龄等为代表的“东皋印派”,文化史上更有大名鼎鼎的冒辟疆和他的水绘园。夏荣兄正是在这一方纯净水土的滋养之下,含吐阴阳,纪纲文史,达到了如今卓越的艺术成就。时风使然,有时固不免让人心生躁欲,但我愿夏荣兄在艺术上坚守自性,因为“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夏荣兄所行的是君子之道,何患其不达博厚高明之境? 昔年王时敏景仰冒辟疆的大名,曾有“一江带隔,遂阙蹇裳”的感慨,如今苏通大桥已经开通,崇启大桥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建成,那时我栉沐江风,往来于沪通之间,与夏荣兄琢磨印学,切问艺事,酒阑欢罢不须归,斯情斯境,念之何其快哉! 年12月9日 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aoningzx.com/lnxx/6474.html |